时间:2022-09-06 18:31:09 | 浏览:4064
光明网讯(记者赵艳艳)“这位大姐,您跟刚才那位爷是一起吧?他走了,他的茶钱可就该您付了。不多,两个大子儿!”
“我没有大子儿,微信扫码行吗?”
“微信扫码是个什么东东?”
周围观众发出轰的笑声。
这段对话,发生在北京曲剧沉浸式《茶馆》的演出现场。
北京曲剧沉浸式《茶馆》演出现场,演员现场和观众互动
日前,由北京市曲剧团带来的北京曲剧沉浸式《茶馆》演出在通州区台湖湿地公园庆礼堂上演,实现了游客饱览自然风光、观看北京地方戏特色演出、了解老北京民俗风情的综合体验。
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长,沉浸式演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内观众的视野内。
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沉浸式演出为看戏观众营造差异化个性体验
什么是沉浸式演出?
沉浸式演出的概念源自英国,主要应用于戏剧领域,是相对成熟和流行的艺术形式。它将多媒体、虚拟现实、三维实境等高科技手段与传统演出相结合,观众置身于舞台之中,距离演员只有咫尺之遥,甚至成为演出中的一员,视听体验更震撼、观演互动更充分。
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长,沉浸式演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内观众的视野内。梨园戏沉浸式演出传统剧目《陈三五娘》让观众愉快邂逅八百年梨园戏,开心麻花团队沉浸式喜剧《敖门笑宴》让观众穿越百年参加民国富商寿宴,还能现场享用寿宴大餐。
《敖门笑宴》为观众准备的“寿宴大餐”
如果不是吃寿宴,而是在茶馆里喝茶,那就得付茶钱了,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由北京市曲剧团打造的北京曲剧沉浸式《茶馆》演出初亮相于2019年中国戏曲文化周,该演出打破了戏曲舞台的传统表演形式,探索了一种园林和戏曲融合的新形式,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同时,通过环境氛围营造及演职人员表演还原故事真实场景,为观众打造另一个时空,获得差异化的个性体验。
“再没有比这更生动直观的戏剧熏陶了。演出时,我和儿子身旁就坐着《茶馆》里的常四爷、松二哥。中间,儿子还跟扮演松二哥的演员小声聊天。演出看完后回家路上,他还一直问我,为什么他们穿那样的衣服?为什么提着鸟笼来喝茶?有了这份好奇,我以后就有机会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老舍笔下的故事慢慢讲给他听。”一位带孩子来看戏的妈妈说。
北京曲剧沉浸式《茶馆》演出现场,演员在和观众下棋
“我们所有的创新都要保证老舍原著的精髓,保证北京曲剧的韵味,保证在逻辑说得通的情况下添加很多北京民俗元素进去。比如结尾处,王利发会跟观众说一说老北京拱手礼的讲究,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传播,出发点是号召我们在当下也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节的中国人。”该版本《茶馆》导演陈志飞介绍。
从剧场演出到旅游发展 沉浸式演出探索文化生态和经济发展平衡
看北京戏,知北京礼,北京曲剧沉浸式《茶馆》演出与北京其他文旅元素相结合,发挥“1+1〉2”的效果,开拓出了一种新的市场演出模式的潜质。
以沉浸式演出拉动文旅市场的整体发展,正在成为旅游演艺项目满足观众体验的共同策略。
最近,一些知名景区推出的演艺项目几乎都打上了“沉浸式”的标签:宁波老外滩历史街区上演了18场“沉浸式”表演、浙江建德推出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江清月近人》、武汉《夜上黄鹤楼》“光影+演艺”“沉浸式”故事演绎……数据显示,2018年“沉浸式”旅游演艺总票房达4亿元,且同年新增“沉浸式”演出11台,演出总台数达23台,同比增长76.9%。
沉浸式演出“神剧”《Sleep No More》海报
2019年末,有专家根据国内演出市场的发展情况提出:“沉浸式”演艺将成为新风口。
重形式 轻内容 沉浸式演出急需增强自身原动力
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沉浸式演出在国内的成长仍需时日。从观众、游客的反馈来看,人们普遍愿意尝试体验、欣赏“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但感觉有的演出“形式华丽,内容空洞”,“沉浸式”只是吸引人的“噱头”。
一方面,虽然各地冠以“沉浸式演出”之名的项目不少,但口碑票房都叫好的精品不多,并且引进的多、原创的少;另一方面,不少沉浸式演出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舞台效果炫酷的多、内容动人的少。如何将“沉浸式”与旅游演艺进行完美结合,是体验经济时代下的全新命题。
北京曲剧沉浸式《茶馆》演出现场
不仅如此,沉浸式演出作为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如果没有丰满的内容支撑,就会沦为空洞的“技术秀”。以北京曲剧沉浸式《茶馆》演出为例,作为主打剧情场景体验的沉浸式戏剧代表,沉浸式《茶馆》演出的演出场地多为北京的茶馆、园林,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同时,《茶馆》原著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完整的故事架构,也有助于观众领悟演出的精妙所在。这也是沉浸式《茶馆》演出广受好评的密码之一。
在资深戏剧制作人傅若岩看来,一台优质的演出离不开演员精湛的表演与剧情巧妙的设计,只有内核足够强大,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借助现有的文旅产业资源,沉浸式演出可以获得更好的推广。而成功的沉浸式演出则会成为一个地区文化旅游的新IP,带动当地文旅产业集中发力、共同发展。一旦只是作为孤立的文化项目存在,不能融入地方文旅产业整体规划,即便再强调新技术的应用,该演出也难以形成聚合效应。
来源: 光明网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9月2日晚,位于杨浦的YOUNG剧场迎来了首批观众。话剧九人,一个源自北大的青年剧团,带来了一台民国知识分子题材的原创话剧《春逝》,全新改造的YOUNG剧场也由此拉开了演出大幕。随后,该剧团另一部新作《对称性破缺》也将登上
作者:高利平 顾星欣能不能想象,一部剧在一座剧场连演几十年?观众为了一部戏千里迢迢赶往另一座城市?驻场演出并非最新鲜的行业模式,但是结合当前文旅融合现状,在全国各大城市里,时有热门爆款驻场演出诞生,给演出行业带来了新的业态。在文化产业繁盛的
9月3日、4日,由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的2022年郑州市精品剧目演出活动——民族舞剧《沙湾往事》连续两晚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精彩上演,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今天下午,民族舞剧《沙湾往事》两位领衔主演,就该舞剧的艺术特
(来源:冀时客户端)
《考镇长》剧照。红网时刻益阳8月28日讯(通讯员 李娟 )由当地乡镇镇长主演、宣传当地移风易俗正能量的南县地花鼓说唱《考镇长》,近日获准进京演出。据悉,该节目是在全国选送的一百多个节目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第三届“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活动15
7月1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播出绝美烟花惊艳开场随着绚烂的焰火升腾出“100”的纪年点点星火汇聚成党徽的图案很多网友说自己也跟着热泪盈眶当开国大典的纪实影像出现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一瞬间鸟巢上空升起五颗黄色五角
按照全市疫情防控要求和市相关部门文件精神,国家大剧院在安全防控的前提下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推出音乐会、歌剧、话剧、戏曲、芭蕾等多种形式的演出和艺术活动,与大家相约阔别已久的剧场。8月31日至9月6日,将有3台、6场演出、一部4K歌剧电影
8月31日,42岁的演员叶璇在社交平台上放出了自己排练话剧《红高粱家族》的视频,她在文中称自己在排练时不小心受伤,目前处于养伤状态。文章一经发出便引来不少网友的关心。据叶璇自述,她的脸在表演时不小心被道具刺刀戳出了一个洞,当时演戏正演到一半
原标题:超燃又催泪!五星烟花配合开国大典绽放…昨晚这场文艺演出太震撼了来源:齐鲁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 7月1日播出 演出中 五星烟花配合开国大典绽放 鸟巢重现飞天点火、香港澳门回归时刻 …… 超燃又催泪 这些细节你看到了吗
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上的十大动人瞬间中国青年报客户端6月28日,北京国家体育场,一位老党员受邀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当天晚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演出以大型情景史诗的形式呈现,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