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8 22:58:59 | 浏览:1547
前晚,由广东省话剧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话剧《深海》在天然舞台连演两场后落幕。这部融汇了“硬核科技”的诚意之作,讲述以“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为实现我国国防科技发展从追赶到超越,从零开始研制大国重器的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传记性舞台作品,该剧聚焦于黄旭华的内心世界,用打动人、感染人的叙事节奏,以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风格呈现黄旭华坚定的人生信仰和不凡的人生故事。
这部话剧汇集了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剧作家周振天,著名导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黄定山,著名作曲家杜鸣等主创人员,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话剧表演“金狮奖”得主杨春荣及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奖获得者鞠月斌联合主演。
自2020年6月首演以来,《深海》先后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大奖。广东省话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是“北上齐鲁,南下闽越”的战略要地,“海定则波宁”是这座城市的释义。他说:“《深海》的宁波之旅不仅是一场致敬先贤之旅,更是一场回望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历程的初心之旅。”
前天,话剧《深海》在宁波举行了专家研讨会,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专家就作品及作品所引发的现象进行了深入阐析,给予了作品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剧在题材选择上符合当下国人的情感需求,是一部难得的“现象级”舞台作品。
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王晓菁表示,《深海》很值得宁波戏剧工作者学习,印象最深的是多媒体和戏剧的自然结合运用。她说:“有些很难用传统舞台去表达的内容,比如多重时空的诠释,在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能让观众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戏剧要表达的内容,科技感很强,但又不违和,还给演员提供了充分的表演空间。”记者 林旻 通讯员 房炜
前晚,由广东省话剧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话剧《深海》在天然舞台连演两场后落幕。这部融汇了“硬核科技”的诚意之作,讲述以“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为实现我国国防科技发展从追赶到超越,从零开始研制大国重器的故事。不同于以往的传记性舞
6月29日晚,由广东省话剧院创排的话剧《深海》在广州友谊剧院精彩上演,拉开了2022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的序幕。据悉,2022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友谊文化有限公司承办,将于即日起至11月在广东举办。广东省内8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由广东省话剧院打造的话剧《深海》8月6日亮相北京二七剧场,这部融汇了“硬核科技”的诚意之作,讲述了以“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为实现我国国防科技发展从追赶到超越,从零开始研制大国
哈喽,大家好,我是被鹦鹉耽误的厨子,很多新手鸟友都想饲养一只,会说话,体型大聪明的鹦鹉,我们比较熟知且价格不是算太贵的,主要品种是非洲灰鹦鹉、金刚鹦鹉、葵花鹦鹉,这三种最受欢迎,而这三种鹦鹉都各有优缺点,对于了解不深的鸟友,可能饲养了几个月
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全部。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都乱了。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坏心情贬低了我们的形象,降低了我们的能力,扰乱了我们的思维,从而输给了自己。控制好心情,生活才会处处祥和。心情
编者按:南海,浩淼辽阔,岛礁星罗,资源丰富,美丽而富饶。为更好地了解南海、认知南海,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开设“美丽南海 ”专栏,解读南海“季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揭密南海“岩石圈”资源形成的万年印记,打开南海“生物多样性
本报讯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话剧院有限公司出品的大型原创话剧《深海》8月2日、 3日在京上演。该剧讲述了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呕心沥血打造国之重器,为我国
《深海》剧照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8月3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深海》,当晚在北京二七剧场隆重上演。该剧讲述了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呕心沥血打造国之重
1月13日,演员在武汉琴台大剧院表演话剧《深海》。当日,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故事原型的大型话剧《深海》在武汉琴台大剧院上演。《深海》讲述了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带领我国核潜艇研发团队,呕心沥血打造国之重器,为我
你能想象么,在漆黑的深海,有一群你从未见过的动物,安静地度过岁岁年年,帮你实现着你永远无法实现的“慢生活”,甚至“极慢生活”方式。其中,深海冷水珊瑚一年只长4至36微米,有的夏威夷金珊瑚已经默默生长了近5000年,几乎和金字塔同龄,是世界上
现代人类上得了天,也下得了海,不过在“上天”和“下海”这两件事情上,人类明显更偏向于“上天”。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向外太空发射了大量的探测设备,甚至在遥远的火星上,也有人类的火星车在四处张望,尽管人类对地球附近的宇宙空间还称不上是“了如指掌”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指一个人学识渊博,无所不知。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上天入地,对于地球和太空的探究一直在路上,天文地理的奥秘也越来越多呈现出来。探测器在太空遨游,人类对于太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是关于海洋的探索消息却很少。科学家为什么
深海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如今在生鲜市场和超市,能看到不少“深海鱼”。如果看到“深海XX鱼”的商品标签,你会想到啥?珍贵?神秘?还是怪异?其实,市面上的许多“深海鱼”,压根儿就没去过深海!到底哪些才算深海鱼?它们的味道如何?我们请来了浙江海洋大
当人们看到空旷而又寂静的宇宙图片时,往往会觉得非常的迷茫,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的渺小,有一种无力感。而如果将这张图片换成深海,人们就会感到非常的压抑,甚至产生恐惧感。宇宙这样来看的话,虽然海洋对比太空来说,离我们更近,但是大家确实更加畏惧海洋。
“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毛主席曾对我国航天潜水发展寄予了厚望。几十年之后我国伟大的航天工程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然而人们却很少看到我国有关潜水作业的讯息。正在工作的潜水器为什么科学家好像一直在探索太空,却不研究深海?深海的恐怖之处